第113节(2 / 2)

贵太妃 何甘蓝 2233 字 12天前

舒慈惊讶他前后的反差,动了动下巴,示意王喜给他松绑。

绳子解开,他都动了动手腕,不必他们催促,他自己便洋洋洒洒地写了起来。

冯丫儿站在舒景行的身后,低声问:“他怎么如此痛快?”

舒景行的目光定在舒慈的身上,他的眉头缩得死紧。

拿了梁衡的投降书,舒景行和舒慈出门。

“此事,是我们下作了。”舒景行叹道。他们兄妹俩一个□□脸一个唱白脸,搭配默契,却坑了一个耿直的汉子。

“若不是内外交困,你以为我想做这等下作的事情?”舒慈挑眉看他。

舒景行道:“我还是担心他……”

“有这个在手,只要他不怕身败名裂,自然可以敷衍我们。”舒慈晃了晃手中的信纸。

“你就没有想过他兴许是为了你?”

舒慈一愣,嘴角下沉:“你莫要乱说。”

“他前后变得如此之快连冯丫儿都看出来了,你难道没有?”

冯丫儿:“……”

舒慈折好手中的信纸,揣入怀中:“我不管他是什么原因,我只要结果。”

“况且……”舒慈瞥他,“此事最好不要让其他人知晓,否则,我声名扫地不说,你们也逃不了责罚。”

“什么责罚?”冯丫儿好奇的问。

舒景行瞪着舒慈,一言不发。

“把梁衡带出来。”舒慈下巴一抬,示意旁边看守的将士。

“是,将军!”

梁衡率部投降,并宣告天下,他不愿跟着乱臣贼子作乱,愿以功代过,助皇上平复叛乱。

朝中一片沸腾,大臣们自然是欣喜异常,似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而陕西总督和安康王则是如丧考妣,若不是梁衡在出征前提早转移了自己的家眷,此时恐怕已经沦为叛军的祭品了。

“竖子可恶!”离京城不远的楚军营帐里,楚江破口大骂。要是往常,他绝不会把这一万五千人放在眼里,但对于此时的京城来说,这一万五就是垒石,筑得越高,京城就越牢固。

而梁衡的先锋军是楚军的精锐部分,最好的将领和最好的士兵都在其中。

城墙上,舒慈迎风而立,身旁站着梁衡。

“有何感想?”她背着手,嘴角弯弯。

“我梁衡,总算是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了。”他轻笑一声,眺望远方的群山,这是他第一次从这个角度看风景。

“恭喜你,站到了正确的一方。”

“谁说得准?说不定这又是一次找死的举措。”他转头看她,只见她明媚的脸庞,像是这群山中冒起的第一缕阳光,耀眼灼目。

舒慈转头看他,目光透亮清澈:“那我可以向你保证,这次绝不是。”

梁衡和她对视。她竭尽全力、不惜生命在守护着其他男人的归属物,他只能遥遥一望,选择走到她的身旁,和她站在一起。

故作软弱的她,狡黠聪慧的她,明艳动人的她,肆意张扬的她……所有的画面,他通通保存在脑海里。

起初,吸引他的不过是一张动人的皮相,而如今让他臣服的,却不止是皮相。

第83章 激战

五日后, 楚江的大军到达了丰裕口。

而此时丰裕口的城楼上,士兵们轮流照着已经写好的“告逆贼书”大声朗读, 士兵们中气十足的声音回荡在山间, 有种震撼人心的效果。

“楚氏逆贼,背君叛国, 勾结外贼, 图谋不轨,理应处斩……”

大军长途跋涉本就疲累, 如今被城楼上的士兵整日斥责辱骂,身体和心理都遭受了双重压力。大家不过是一样的将士, 只因对面的人是站在忠君爱国的立场就平白地高了他们一截, 听着不停灌入耳朵里的骂声, 很多人都打了退堂鼓。

而五天前,舒慈一封手书被快马送进了宫中。

太后看完后,立马召集了所有的笔帖式, 照着舒慈给的模板日夜抄写,有不少的大臣得知消息后也加入了进来, 大家聚在了乾清宫的偏殿里,点着宫灯,埋头苦写。

“太后娘娘, 一共写完了两千四百份儿。”韩贵报到太后的面前。

“太少,让他们至少抄出一万份儿。”太后皱眉。

“可宫里的大人们精力有限,依奴才之见,不如召集民间的秀才文人, 大家一块儿抄写?”韩贵提议道,“这样不仅完成了贵太妃娘娘的嘱托,又能让天下人知晓安康王与楚氏的狼子野心,岂不是两全其美?”

太后点头,立刻起身:“你这个提议甚好!传哀家的懿旨,召集京城内所有能动笔的人,不管岁数几何,只要能写能抄,即可!”

韩贵应声,正欲离开,太后喊住他:“贵太妃的法子同样适用于京城,你立刻让顺天府尹派人在街头张榜,将安康王的所作所为告知京城百姓,此时正是该大家团结一心的时候,楚氏大军临近,务必要让大家拧成一股绳!”

“是,奴才遵旨。”

五天后,五万份儿“告逆贼书”被交到了舒慈手中,超额完成了她交给的任务。

一入夜,舒慈便派出一队人马潜入敌营,不搞偷袭,只是将写满讨伐楚江的书信扔到敌营的四周。

清早,天一亮,满地的书信,将士们不明所以,纷纷捡起来看。

“荒谬!”楚江的案头前也被呈上写满讨伐字眼的书信,他愤怒地一掌,拍裂了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