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一三章 大早朝(四)(1 / 2)

大周王侯 大苹果 1646 字 19天前

郭旭咳嗽一声,坐直身子,打起精神来,朗声道:“诸位爱卿,关于京东西路赈济安抚之事便到此为止,诸位若有建议疑问,可去同林觉商议,由他定夺。朕今日早朝的第二件大事,是关于辽国之事。”

群臣忙打起精神来细听。皇上提及数次关于辽人之事,显然对同辽国的关系极为重视。这件事现在是大周面临的外交上的头等大事,确实需要有个决断。

“众所周知,此次青教之乱乃辽人暗中指使,辽国狼子野心昭然。可恨的是,他们依旧态度倨傲,抵赖不认便罢了,还反称我们诋毁他们。如此无信无义无德的蛮夷之邦,朕对他们还能纵容么?我大周待辽人已经仁至义尽,难道还要跟这样的白眼狼虚与委蛇?岂非大损我天朝威严和声望。”

郭冲大声继续说道,情绪颇为激动。一旁的钱德禄心里担心的很,皇上病体刚刚有起色,这般激愤会不会又咳嗽起来。钱德禄已经做好了一旦皇上咳嗽起来便立刻上热水和丸药的准备。

“可笑的是,到如今我大周还跟辽人遵守着燕云之盟,互称兄弟之国。昨日,朕还接到某些官员上折子告诉朕,说什么‘今年交给辽人的岁币和锦帛需得准备,以免误了交付的时间’。可见在我们有些官员心里,畏辽人如虎,只要能苟安,便可完全不顾朝廷体统,不顾我大周的脸面。这样的官员,朕要他作甚?”

郭冲怒声说道。下方官员从中一名须发花白的官员面色煞白,仆前跪地磕头,口中叫道:“皇上恕罪,老臣并无此意,老臣只是按照旧年循例上奏问询。皇上恕罪啊。”

所有人都认出此人是鸿胪寺卿赵蕈,实际上当郭冲说出有人上折子询问岁币之事时,众人便都知道是他了。因为鸿胪寺的职责之一便是处置和周围番国之间的外交信使礼仪等事务。自燕云之盟之后。大周每年年底的岁币布帛的交付都是由鸿胪寺主持办理。这赵蕈一直是负责此事,所以必是他上折子询问的了。只是这人明显是办事脑子不灵活,不懂得看风向。明显大周和辽国的关系已经到了破裂的边缘,怎也要等等再看。他倒好,按照往年的旧例,开始操心岁币布帛交付之事了。

“恕罪?朝廷正是有了你这样不分青红皂白的庸碌之臣,没有骨气和见解的因循之辈,我大周才被辽人戏弄的毫无颜面。传旨,革去鸿胪寺卿赵蕈一切官职爵位,贬为庶民。流放三千里。其子孙亲眷永不录用!”郭冲大声喝道。

群臣惊愕,站站而惊。这赵蕈为官多年,历任三朝,如今在即将致仕之年却落得如此下场。不能说他无能,他办事还是兢兢业业有条有理的。但可惜的是,他撞到了刀口上了,而且也许年纪老迈脑子也不太灵活了,所以这一次倒了大霉了。大周对于官员还是比较宽容的,除非是罪大恶极之辈才会处以极刑,一般而言都是贬官下狱而已。但这流放三千里之刑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比死刑更为严厉。一旦流放,便永无回归之日。像赵蕈这样的年纪,必是客死他乡之局。

对于这个年头的人而言,客死他乡落叶不能归根,这是比死还可怕的事情。曾经有人被判流刑,他的选择是自杀。宁愿死也不愿流离千里之外,足见一斑。更不要说,赵蕈的子孙亲眷也受到牵连,永不为朝廷录用,这好比是判了整个赵蕈家族子弟的入仕的死刑。在这个年头,便是断了他们的前途,永远也别想翻身了。

群臣心中恻然,有的为赵蕈而叹息,有的为今日皇上的态度所惊骇。郭冲虽然为人比较严厉,但总体而言对臣子还算宽容。他即位以来,还没怎么对臣子下狠手。最多的是申斥训诫,给人的印象虽然威严,但却绝不严酷。但今天郭冲的态度却让很多人惊愕无比。原来皇上不是没有脾气,而是他轻易不发脾气罢了。这也从侧面说明,皇上对于辽人此次背信弃义觊觎大周之事已经不再有丝毫的容忍了。

赵蕈浑身无力的一遍遍叫着‘皇上恕罪’,却依旧被殿前司侍卫拖出殿去。郭冲面色严峻,沉声说道:“诸位爱卿,你们认为我大周和辽国之间的关系该如何处置?吕爱卿,你说说。”

“启奏圣上,老臣认为,辽人无信无义,我大周也已经仁至义尽。在目前的情形之下,燕云之盟我大周已经不必遵守。所谓兄弟之国之约,更是天大的笑话。老臣建议,皇上当派使赴辽,告知他们,因为他们背信弃义,燕云之盟从此撕毁,我大周将不再遵守此盟。除非辽人诚心诚意的道歉,方可重修旧好。否则,则两国断交,再无宽恕。”吕中天当然知道今天的风向,他其实一直以来他对辽人的态度也是强硬的,这也是一贯主张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