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2 / 2)

玩宋 春溪笛晓 3376 字 20天前

入夜之后,一家人又领着小妹散步去看晚会。多了个关系户,王雱又叫人多留了个黑箱前排座位。

一行人到场时,广场上已经人山人海,都等着晚会开始。

沈括这刚历尽艰难曲折来到青州呢,只冲了个澡、吃了个饭就被拉出门,到演出台前坐下后脑子还有点懵。

然后他就被王雱一力推荐的开场曲震清醒了。

这曲子气势豪迈,曲调高昂,听得人浑身血液沸腾,而上场表演的人个个孔武有力,按着曲调昂扬踏步挥拳,拳脚舞得虎虎生风。配上灯光、布景与壮士们的复古装扮,感觉一下子踏入了刀来箭往、血肉横飞的古战场,感受到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豪迈气势!

——直接导致不少人看着看着从自己带来的长凳短凳中站了起来奋臂高呼,场面一度失控!

沈括从不知晓歌舞能这样玩!

这,这也太震撼人心了!

痛快啊!真痛快!男儿就该听这样的曲子!

开场曲结束,许多人还意犹未尽,不过台上很快开始了不少精彩节目,迅速吸引了百姓们的注意力。到所有节目都上完了,百姓们还依依不舍地留在原处,想看看接下来还有没有别的可看。

小妹玩了一天,看完最后一个节目之后终于忍不住揉了揉眼睛,拉着王雱的衣角说:“哥,我困了。”王雱才九岁,还背不动五岁大的小妹,王安石蹲下身让小妹到他背上趴好,一家人走路回家。

接下来的日子里,青州操办的第一届“齐鲁文化节”正式拉开序幕,柳永写了词吹齐鲁博物馆,沈括也写了文章吹齐鲁博物馆。

王雱还怂恿范仲淹、王安石写信给好朋友们分享齐鲁文化节这一盛事,他们平时没少帮好朋友们写诗文吹来捧去,现在是考验友谊的时候了:有去有回,再吹不难;有去无回,下次不吹!

胡管事那边也相当积极,打过申请之后就在大广场上举办《三国杀》现场活动,来的人可以玩《三国杀》,可以看《三国杀》cosy,不会玩也不要紧,可以来了解了解《三国杀》里的兵家文化。

本来《三国杀》在齐鲁一带不算特别普及,经过胡管事这么一操作,又吸引来一批新涌入的《三国杀》爱好者。这又能学知识又能玩尽兴的纸牌游戏,当然要好好玩!

不管青州本地人还是外来游客,都不觉得一个“节”持续一个月有什么不对,反正天天有热闹看、天天有新鲜东西可玩就好,去茶坊聊天扯淡的时候谈资都多了呢!

随着齐鲁文化节的噱头传开,涌向青州的游客多了不少,客流量有了,商贩们也都活跃起来,到处都呈现热火朝天的热闹景象。

齐鲁博物馆还推出了各个展馆的合作伙伴,喜欢文馆的,可以给你定制青州文化旅游路线;喜欢农馆的,可以给你推荐农馆合作农家乐,让你好好体验一下农家野趣;喜欢工馆的,可以让你亲自到合作作坊玩陶艺、玩木雕、玩编织,带走亲手制作的纪念品……

整个青州上下忙得热火朝天,数着每日新增的进账,百姓脸上堆满了笑,自己花钱也爽快多了,舍得多买根冰棒吃吃。

而王雱呢,嫌弃天气热,躲在书房里优哉游哉地陪小妹练字学画。方氏书坊在这边也收稿,沈括进了州学念书,平时自己写写稿子,休沐便带上胡管事那边收到的稿子到王家书房里蹭凉顺便审稿,兼任王雱曾经担任的主编之责。

沈括见王雱一派悠闲地对着他妹的画作指指点点,走过去一看,发现小妹画的是只圆圆胖胖的猪,瞧着还有几分可爱——可爱归可爱,王雱也不用吹上天吧?

王雱兄妹俩察觉沈括过来了,齐齐抬起头看向他,王雱眼神里写着“你懂的”,小妹亮晶晶的眼睛里满是期待。

沈括能怎么办?沈括只能发挥自己的才华很是夸赞了一通,表示小妹天赋卓绝,十分了不得,以后一定会成为厉害的大画家。

小妹很开心,拿着自己的新作蹦蹦跳跳地去给吴氏也看看。

沈括暗暗摸了摸自己的良心,不错,还在,甚至还活蹦乱跳,他看了看自己桌上堆得满满当当的稿子,又看了看窝回椅子里喝冰镇酸梅汁的王雱,忍不住谴责:“这么多稿子,你也不帮忙把把关!”

沈括有点怀疑自己离家出走的正确性了,总觉得自己好像是跑来给王雱当免费劳动力的。

王雱听沈括这么一问,发现现在的人都贼精贼精的,一点都不好骗了,真是令人痛心!

看看人家范纯礼,多淳朴,多可爱,和沈括一点都不一样!王雱面不改色地接着忽悠:“等你看完稿子,我们一起去拜访写出开场曲的怪哉和尚。”

王雱抛出这么个香饵,沈括立刻精神百倍,飞快地把稿子给扫完,挑出三两份爆点十足的让周武去交给胡管事,剩下的都放回收稿处让作者取回。

沈括出文出力这么辛苦,王雱当然得实现诺言。他领着沈括去找老和尚,老和尚瞅了沈括一眼,没说话,坐下弹琴。

沈括听完大师亲自弹奏一曲,顿时心悦诚服,回去的路上一直问王雱:“大师怎么不说话?是不是不喜欢我?要怎么才能和大师拉近关系?”

作为《三国杀》的总策划之一,沈括也清楚《三国杀》目前画完的许多场景若是有适合的配乐,演出时肯定会更打动人。还有《黄金国》也一样,要是能配上激昂的海上进行曲,演起来那该多激动人心!

王雱见沈括急得抓耳挠腮,善良地给沈括传授秘诀:首先,你得不要脸;然后,你得臭不要脸;最后,你得持之以恒地不要脸。

沈括:“……”

沈括也好琴,当初没得到范仲淹的指点就悔得捶胸顿足,不愿再错过义海这位大师。他想来想去没想出别的法子,只能依葫芦画瓢搬了王雱那一套:平时送吃的,转季送僧衣,好琴好谱接连送上,可谓是诚意十足。

义海大师没说什么,在穿上沈括送的崭新僧衣之后终于和沈括讨论起乐理来。当然,说是讨论,实际上主要是义海大师负责讲,沈括负责喊溜溜溜!

有沈括这及时雨过来了,王雱心安理得地带着小妹窝在家里避暑。等到入秋,天气渐渐转凉,王雱才再次开始活跃起来,积极出门撩撩猫逗逗狗,顺便让周文帮忙抱着琴去范仲淹那弹弹、去义海大师那边坐坐。

义海大师换了套行头,如今看起来还真有点高人样。王雱以琴会友给义海大师弹了一首新曲子,便坐下与义海大师喝茶聊天。

这聊天主要是王雱在说,义海大师负责听。王雱一点都没把自己当外人,恬不知耻地和义海大师扯淡:“虽说沈哥他的天赋不如我,但他还是很刻苦的,您可得多指点指点他。”

义海大师斜了他一眼。他会留在青州自然是因为王雱。他发现和这小孩离得近了,他自小所学的、所见的一些东西便没了用处,周围时时刻刻充满变数,纵使他天赋异禀也已窥不见任何天机。

这样的日子让义海大师很轻松,很自在,很快乐。想想看,只要看上一眼就能知道这人什么时候要死,感觉其实真不那么好。

现在,这见鬼的能力终于离他而去了!

就是这小子着实有些臭不要脸。

比如现在他不接腔,王雱也一点都不觉得尴尬,还兴致勃勃地询问起他除了豪放派曲子,还会不会写别的,比方说什么田园风啊、流行风啊、摇滚风之类的。

对于这种显而易见的试探,义海大师坚定地回答:“不会,一个都不会,别再问了。”他用脚趾头掐算都知道,要是回答会的话,这小子绝对又会派沈括过来磨他帮忙作曲。

王雱和义海大师磕叨完,领着周文从寺里离开,怀里还揣着本从义海大师那顺来的、准备带回去向范仲淹献宝的琴谱。他老气横秋地和周文感慨:“唉,现在的人越来越精明啦,想骗他们帮点小忙都那么警觉。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周文:“……”

敢情你想骗人家还有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