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新的百姓中会诞生新的世家。新的世家传承下去,也会变成新的家族。
已经逝去的世家就像大纪一样,会引人怀念,却没有人能再让它们复活。
今晚,没有人能入睡。
百姓们扶老携幼围观着鲁王、魏王、赵王三人跪在宫门前,恳请求见安乐公主。
一个瘦小枯干的老头子,气都快喘不动了,趴在儿孙的背上,哆嗦着结巴:“这、这等盛景……死、死而无憾!”
“诸侯王拜朝,上一回是什么时候?”
另一人屈指一算,“七十年前。”
那时正是皇帝想得新获得权柄,拼命把公主往外嫁的时候。诸侯王们听说能娶个公主回去,纷纷亲自到凤凰台拜见皇帝。
后来等皇帝死了,小皇帝继位——就是那个生出个傻子皇帝的!——他没活多久,活的时候只顾着跟大臣和世家掐了,死前留下朝阳公主和一个傻子太子,搞得徐公等重臣不得不送一个傻子继位,然后瞒了十九年!
“现在想起来,徐公也真是辛苦了……”
“是啊,头上是个傻子,还不能让人知道。早被人知道了,云贼那样的反贼也早就反了,唉,那这天下也早乱了……”
议论一番后,再看这诸侯王“虔诚”的跪拜在宫门口,真是与有荣焉!
至于拜见的是安乐公主……
这有什么问题吗?
凤凰台上的人还有哪一个不知道吗?
安乐公主主持祭礼用帝乐,出入戴帝冠,自己封了个副相给黄公,召了几百个士子入朝做文书、执役等小官……
就跟谁还不知道她想做皇帝似的!
虽说外面的人可能听说这个会吓一跳,但凤凰台上的人不一样!
他们自觉跟外面的人不一样。
他们听了也不会吃惊。更不会反对。当然也不会逃跑。
外面兵荒马乱的,凤凰台这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逃走的人在哪儿呢?
曾经有那么多人反对安乐公主,现在人在哪儿呢?
——谁反对谁傻。
再说,安乐公主也是大梁帝脉嘛。
朝阳公主自己封的,据说还是她爹给她托的梦呢。
反正上一个皇帝是傻子,上上一个皇帝跟自己亲姐姐生太子。
那下一个皇帝是个女人有什么奇怪的?
已经有人开始准备写一篇惊世之文留传后世了!后代肯定有许多人想知道现在发生了什么!
最近半年不少文会都在讨论这个。
自从姜将军二下江北,花将军怒铲叛军之后,凤凰台上的士子们已经开始在文会中讨论如何描写这些故事了。
一定能写出传世之文啊!想想就让人激动!
仔细想想有多少值得写的东西啊!
是从先帝跟朝阳公主的私情写起呢?
还是从安乐公主入朝说起呢?
让人难以取舍啊!
宫门洞开。
围观人群发出一阵惊呼,然后,鸦雀无声。
两排宫中护卫披甲执锐,鱼贯而出。
再有两排侍人捧典捧香,鱼贯而出。
仍旧跪在那里的姜旦还算稳当,他身后的赵太子瑟瑟发抖,再往后的魏使也在瑟瑟发抖,几次想起身争辩一番:他不是魏王!
但都没胆量顶着睽睽之目发言。
魏使在心里安慰自己,等见了宫中大臣再表明身份也来得及,肯定不会让人误会太久的,一会儿说清楚就行了,呵呵……
帝乐声起。
悠扬的乐音后,便是雄浑的钟鼓声。
周围燃起巨大的火炬,宫墙上的殿阁也燃起火炬,众人仰头惊呼:“公主出来了!”
姜姬出现,群臣跪服。
她照例询问:“何人在外?”
白哥扬声答:“乃是鲁人、赵人、魏人。”
自有侍人把上面的一问一答传下来给众人听。
姜旦听到姐姐在上面说话了,顿时放松了。
看来快可以进去了!
赵太子听到“赵人”,松了口气。
总算不再说他是赵王了!
魏使听到“魏人”,也松了口气。
总算不再误会是魏王到了!
上面,姜姬继续问:“来此何事?可有怨屈?告诉?”
这篇问答是大纪流传下来的。她记得那时大纪的皇帝好像就是干这个的,替各部族主持公道,谁挨打了都会来找他诉苦。他也能说要打谁,众部族那就群起攻之,相当有地位了。
白哥依例答:“不曾听闻。”
姜姬:“请人进来,备水备肉。”
然后她这台上的戏就唱完了。
白哥还要“匆匆”下去,带一大堆人到宫门口请诸侯王进去。
姜旦已经跪得够累了,见白哥出来,说安乐公主请诸位进去,他第一个站起来,相当爽快道:“前头带路!某渴慕已久!急不可待!”
说完客气话,他也真的一马当先,一手挽妻,一手抱最小的儿子,大步向宫内行去。
赵太子可算见到了“做主”的人,立刻表明身份:“某乃赵国太……”白哥脸一沉,“请速速!某不欲公主久等!”一甩袖子,紧跟着姜旦走了!
赵太子和魏使还来不及表明身份,只好紧跟着进去。
等宫门关闭,看够了戏的士子们才意犹未尽的乘车离去。
百姓也纷纷归家。
士子在思考如何描写这一幕,诸侯王漏夜拜望安乐公主,必可出一佳文!
百姓在兴高采烈地议论着今日竟然又见到了公主!
公主穿着红衣裳,好漂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