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三个女人一台戏(第一更!)(1 / 2)

大明官 随轻风去 2080 字 21天前

初夏时节,天气略热,方应物在屋中读书时感到憋闷。院子也不大,每到乡试年,青云街便是寸土寸金,能独院独户的住下就不错了,实在没法挑三拣四。

不过院中有一座小小的豆棚,专门用作夏季乘凉之用。于是方应物将桌椅搬到了豆棚下,果然又通风又凉爽。

饮了两盏香茶,方大秀才惬意的做了几个深呼吸,正要读书时,却被不速之客打扰了。有一位千娇百媚的修长美人走进了院子,向他福了一福。不是见过两次的花魁袁凤萧又是谁?

方应物十分好奇,一是好奇袁凤萧是怎么知道自己住处的?他并未将自己住处与外人说过。

二是好奇这堂堂的花魁主动找上自己作甚?他还不至于肤浅的以为自己王霸之气四she,能引得花魁上门倒贴。从前两次见面状况来看,这花魁眼界不低。

对此袁凤萧解释道:“今ri妾身冒昧打扰了。那ri雅集,方公子虽然走了,但可还有个项公子在,自然是从他口中得知。”

原来是项成贤漏的口风,方应物恍然。

这时候,小妾王兰悄无声息的从屋中走出,在院中架子上搭起衣服晾晒。她的眼睛偷偷打量着不速之客,目光始终在突然闯进来的美人身上晃动。

同为女子,兰姐儿心下也不得不承认,今天来的这位真是强大的入侵者。相貌美艳不说了,只怕比自己还要强过一两筹,至于首饰、妆扮到身上衣裙这些方面,更是全方位的秒了自己。

特别是对方那种眼波流转、风情万种的样儿,是她真比不上的。兰姐儿突然感到莫大的危机感,心里不由得嘀咕几句,莫非这就是书上说的狐媚女人?

袁花魁与方应物搭着话时,也暗暗瞥了几眼从屋中走出来的女人,也同样与自己比较了一番。容貌称得上秀丽,皮肤也很好,但打扮土气了点,穿着也不时新。

比较完毕,袁花魁内心自豪的笑了笑,家花不如野花香,更别说自己这种比家花更美丽的野花。排除了对方干扰到自己的可能xing,袁花魁于是又将全部jing神放在了方应物身上。

来者都是客,好歹也是个名人,既然她找上了门,方应物也不会大煞风景的赶人,只问道:“袁姑娘到此,有何贵干?”

“前几ri贱妾遇到了从苏州府过来的沈娘子,从她口中得知方公子高才。一时仰慕君之才华,心中激动难以自恃,故而登门求教。还望方公子不吝赐教,以慰贱妾之心。”

方应物更好奇了,“求教?求教什么?”

袁凤萧很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仿佛羞涩的从袖中亮出几张粉se纸笺,“听说方公子是诗词大家,佳作绝伦。而贱妾私下里也做过些诗词,今ri便班门弄斧的拿将出来献丑,请方公子指点一二。”

“你会作诗词?”方应物吃了一惊。

要知道,这年头识字的人本来就不多,识字的女人更是稀少,会吟诗作词的那更是极品了。不夸张的说,无论水平高低,哪怕粗劣一些,只要是能作诗词的,都可以称得上才女了。

袁花魁轻轻地点了点头,“嗯,能写一些,只怕是不堪入目。”

方应物将纸笺接过来,心里不由得暗赞一声,这袁凤萧不愧是花魁,除了长相之外,还有点真功夫。

在方应物低头翻看的同时,袁花魁也没闲着,仔细的察言观se,却见方应物神态有所温和,不似一开始的无动于衷,心里暗暗欢喜。她预料的没错,读书人果然就吃这套,方应物也不例外。

这些读书人,贪图美se也就罢了,算是人之常情,却还喜欢搞jing神追求,整天意yin什么才女佳人。

她从十岁起就懂得这个道理,然后连续看了好几年的书,不知吃了多少苦,这才勉强学会写几笔诗词。

所幸苍天不负苦心人,从那之后果然受到读书人的狂热追捧,不用天天卑躬屈膝的卖笑也一举奠定了杭州城里行首花魁的江湖地位,而且被人吹捧为才貌双全。

只要在读书人面前亮出才女的牌子,简直无往不利老少通杀,最差也能在对方心目中混个浊世知音、红颜知己之类的位置。

见方应物看得仔细,半晌没有说话,袁凤萧又软言软语的开口道:“方公子,你看如何?如果不嫌弃的话,贱妾愿拜在方公子门下学习。”

美女学生?听起来很暧昧啊......方应物不由得抬起头看了花魁娘子一眼。这花魁娘子果然是场面上历练过的人物,说话总能搔到痒处,只是不明白她想干什么。“闻君才华横溢,贱妾特来自荐枕席”这种事,只存在于词话故事中罢......

兰姐儿晒完了衣服,绕着院子转了两圈,实在找不到其他事情做,竖起的小耳朵又仔细将那边对话听得分明。此刻她便走到方应物身边,询问道:“今ri阳光甚好,是否将书本都搬出来晒一晒,免得遭了虫蛀之厄。”

方应物满脑门问号,好好地怎么想起晒书?“不必如此辛苦了,什么时候下过雨天湿过后在晒也不迟。”

兰姐儿温柔的答应道:“都听夫君的,不晒也无妨,反正都在妾身心中记着,即便书籍也有损坏也不必担心。”

这话别有味道,方应物下意识的反应道:“其实也所谓,你真想晒就晒罢。”

目送王兰离开,袁凤萧看得出来,这女子有醋意了。不过她没在乎,谁让她是花魁呢,别家女子为自己吃醋是天经地义的。只纠缠着方应物道:“贱妾虽在杭州有点小小才名,但仍自觉缺憾甚大,只盼方公子早晚教诲,也好继续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