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1 / 2)

乱宋 玉晚楼 3238 字 20天前

李成在家一向没什么上下尊卑的概念,素娥虽然是官宦人家出身,但是经历了瓦肆卖艺的那段时日,对于森严的等级观念也淡漠了不少。家里的这些奴婢,环境相对来说还是十分宽松的。只是锦娘和秀娘两人反而时常提醒李成,注意上下尊卑。

李成自己本来有些排斥这种等级观念,但是身在这种封建时代,等级的划分是无可奈何的,却还是不将这些放在心上。这样一来家里的下人也就十分感激李成夫妻,对于锦娘和秀娘则是一种深深的畏惧。

听了蕊儿的话,李成的心情十分难受,相比起从前的二十一世纪,这时代的百姓真是太善良了。

换下身上的外衣,换了在家穿的家常衣服,已经长长的头发则取了冠带,只用丝带绾了,披了一件棉袍便向下院玉娘的房间走去。

走进房间,发觉厨房的王嫂也在旁边帮忙照料,看到李成进来急忙上前含泪行礼。

李成看着昏睡中的玉娘,向王嫂点头道:“玉娘伤势如何?”

王嫂没料到这么晚了,李成会忽然过来,有些慌乱地道:“回官人,这位姑娘除了脸上,其他地方全是伤,有些地方不但有烧伤、烫伤,还有那些女儿家敏感的地方都被针扎烂了,这些人简直都是畜牲!”

跟着李成进来的素娥听到王嫂的话,悄悄握住了李成那温热的大手。用力握着素娥那冰凉的玉手,李成长吁了一口气地点头道:“你们好生照顾,若有什么好医好药一定不要在乎价钱,只要能把玉娘的性命救回来。”

王嫂闻言,连连答应着,不顾众人的阻拦,硬是跪在地上要替玉娘叩头感谢李成。李成急忙将她从地上扶起来,看着在场众仆役,认真地点头道:“大家在我这里不要担心什么,我会尽力让大家的生活好一点,对我来说所有进入这个家庭的人,都是我的家人,有什么困难,我们一起分担!”

这些仆役何尝听过李成这样的话,一个个都大为感动,孙园第一个抢着点头道:“官人对孙园怎么样,孙园自己知道,孙园没有什么可求的。只求菩萨保佑,来世还能服侍官人!”

围在旁边的几人都纷纷含泪点头,一起激动地道:“菩萨保佑,咱们下辈子还能遇到官人!”

李成还真没想到,这些人竟然这样容易满足,其实自己什么都没做,平时也从来没有注意过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时却能有这样真挚的感情。虽然人的想法时常改变,自己不能保证这些人会一直这样想,但是能眼前的这份家人的感觉,还是让李成十分感叹。

第二天,李成刚走进中书省的舍人院,正要开始工作,便看到孙傅急匆匆地冲进来,拉着李成就向前面的中都堂走去。

李成一边任他拉着急赶,一边惊讶地道:“可是出了什么大事?”

说到这里,忽然想起历史上的宋徽宗宣和二年,一共发生了两起大事。其中十月的方腊起义之外,就是十二月的宋江起义。这段时间都忙着弄皮蛋了,竟然把这件大事给忘记了!

到了中都堂,蔡京等人已经全部到齐,看到李成进来,蔡京淡淡笑道:“李大人,皇上正要命我等全部进宫见驾,到时候一定会问起宋江乱匪一事,你若有良策一定要向皇上奏明!”

孙傅见状,小心地拱手道:“太师可否把地方的军报让李大人略微过目?否则,皇上问起,李大人如何应对?”

蔡京扫了一眼李成,微微摇头笑道:“这个就不必了,军报我已呈到皇上那里去了,李大人才思敏捷,想必不用再看什么军报!”说毕,也不理会孙傅,带着其余官员就向宫中赶去。

李成看了一眼转身离开的蔡京,心中冷笑。却还是向孙傅平静地笑道:“孙兄一番情意,李成先谢过了。”

孙傅无奈地摇头道:“孙傅人微言轻,未能帮到李老弟,真是惭愧!”

李成还是十分感激孙傅的这番提醒,忙拱手道:“小弟先进宫去了,晚些时候再与孙兄道谢。”说毕,也带着李全乘车向宫中赶去。

赶到宫中的时候,便看到这时崇宁殿内里已经聚了不少人,蔡京、高俅,旁边还有两人到不认识,一名大约六十岁上下,面白无须,身穿紫色公服,腰配双鱼袋。另外一名大约四十三四岁,同样一品文官打扮。

看到李成进来,神色倨傲,也不理睬。这时站在蔡京身后,同为中书舍人的何栗向那名面白无须的老者,冷冷地道:“梁大人,如今乱匪再起,不知有何良策应对?”

李成闻言,登时想起六贼之中的梁师成来,只是这人的详细情况,却并不了解。既然这人赫然也是六贼之一,那名中年文官看样子也不是什么好人了。同时又感到徽宗居然同时宠信这样多的宦官,实在是罕见!北宋果然是气数已尽,自己就算是能够挽回历史,面对这样的昏君,又怎么能做到呢?

听到何栗的反语相讥,那中年官员立刻冷笑道:“本官尚且不知何状元又有何等良策,来平定天下乱匪?”

何栗狠狠瞪了一眼那中年官员,正要开口,蔡京冷冷地道:“王黼大人身为少宰,何大人还是稍安勿躁为好!”

何栗冷冷地看着蔡京,怒道:“蔡大人果然不愧是误国误民之辈,令下官佩服!”

蔡京脸色一变,正要开口,殿内忽然传来静鞭那刺耳的轻响,殿内同时传来内侍那尖细嗓音的高呼:“皇上驾到!”

第二十九章 宋江起义

随着内侍那尖细的高呼,徽宗穿着明黄色织金绣龙袍,头上戴着黑色软翅幞巾;腰间围着和田白玉制成的玉带;脚上穿着粉底朝靴大步走进殿内。

看到殿内的众人,眉头紧皱地在御座上坐下,向伏在地上行礼的众人摆手道:“都平身吧,今日军报宋江乱匪正在进攻京西等地,地方州府纷纷求援,情势殊不乐观。众卿想必已经知道了,不知可有良策?”

这时,梁师成上前躬身道:“不过区区乱匪,皇上不必放在心上。只要地方加紧清剿,自然不会有事。”

蔡京在旁边冷笑道:“地方能够清剿的话,贼寇方腊也不会迟迟无法剿灭了!如今倒是童大人手握重兵,不妨有他分兵一部分,前去剿灭为好。”

徽宗闻言,眉头紧锁地摇头道:“还有什么良策?大家尽可直言,朕绝不怪罪。”

这时,高俅上前拱手道:“微臣身为太尉,自然应当身先士卒。所以特地向皇上请命,微臣亲自率军前去剿灭这伙不知天高地厚的狂贼!”

徽宗摇头道:“高爱卿乃是国之太尉,怎能亲临险境?只是爱清这片忠心果然可嘉!”

王黼上前道:“剿灭乱匪虽然是军中之事,但是文官也未必不可掌令军队,为了大宋的盛世乾坤,微臣自清前往剿灭贼寇!”

徽宗望着王黼,想了想,皱眉道:“爱卿乃是文官,乱匪一向残暴,若是出了事,朕岂不是少了左膀右臂?”

看到眼前这样君臣好戏,李成忍着心里的怒火,耐心观看,决定保持沉默,不搅合到这六贼的争斗中去。

正自思忖之间,只听中书舍人何栗朗声道:“之所以匪乱不断,乃是百姓无法承受苛捐杂税,皇上若能停止所有宫室营建,削减内廷支出,罢黜酷吏。使得百姓可以安居,自然不会再有乱匪犯上!世事自然昌平,那时才是大宋盛世!”

他话音未落,蔡京便冷笑道:“何大人,你这般沽名钓誉的论断,老朽实在无法苟同!皇上现在要的是平乱之策,不是你的高谈阔论!”

何栗气的脸色大变,正要反驳,徽宗冷冷地皱眉道:“众卿可有良策?若是没有良策就无需进言,其他的事情容后再说吧。”

这时看到躲在众人身后,一言不发的李成,不觉点头道:“李爱卿尚未进言,未知可有良策?”

李成这时正在回忆有关宋江的历史记载,和小说《水浒》里面的一些情节。看到徽宗竟然向自己问来,立刻整理了一下思绪,郑重地道:“微臣觉得,乱匪虽然难成大事,对我大宋不会造成什么危险,但是总让他们这样折腾下去,显然对谁都不好。”

他还没有说完,梁师成冷冷地插言道:“难道李舍人竟然能有良策解决此事?”

徽宗闻言,立刻点头道:“爱卿且说出来,朕好做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