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1 / 2)

寒门崛起 月落坞啼 5252 字 1个月前

晋元十八年十一月二十,王家和完成编撰《大周史记·晋元帝篇》,帝甚悦,擢为詹事府詹事,凡晋元帝坐朝或秋审、朝审以及九卿、翰、科、道会议之事,均得侍班。

晋元二十年,晋元帝封二皇子高孝瑜为诚王,封三皇子高孝琏为贤王,四皇子高孝琰为端郡王。

晋元二十三年,连续下了三个月的大雨,澜沧江堤坝被冲毁使得豫州境内洪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晋元帝命刚刚踏入朝堂的四皇子高孝琰负责赈灾事宜。

两年前养母柔妃病逝时四皇子高孝琰在灵堂守了三天三夜,最后晕倒在灵堂之上,晋元帝这才正视起这个儿子。

本来这赈灾之事是轮不到刚入朝办事的高孝琰身上,但诚王与贤王两人为了夺得赈灾主权天天斗得跟乌鸡眼似的,让晋元帝十分头疼,这样一来贴心至纯的四儿子就显眼起来了。

高孝琰虽然年少,但却十分聪颖,他将赈灾事宜写成条陈奏章禀奏于晋元帝,满眼孺慕崇拜的请教于晋元帝,尽职的扮演着一个听话受教的好儿子,比起已经长大正直青年手握大权的二儿子和三儿子,没有丝毫威胁的四儿子显然更得晋元帝的欢心。

等赈灾事了,晋元帝加封高孝琰为端王,总领户部和工部,明面上是为嘉奖,实际上不过是为了警告势大的诚王和贤王,高孝琰当众推辞不受,“儿臣初次办差,若不是先前得了父皇的指导,赈灾事宜也不会如此顺利,此功愧不敢受!再则,儿臣有幸能为父皇分忧是儿臣的职责,更不该受此封赏。”

晋元帝见他如此懂事明理,更加坚定要封赏他的决心了,比起这个能轻易掌控在手中的儿子,其他两个儿子越加让晋元帝不满。

就在四皇子封王后不久,王家和上书《河道集注论》,本着堵不如疏的原则,主张在澜沧江出山口的地方,于枯水季节把杩槎固定在江心,然后用竹笼和卵石填充其间,将整个澜沧江一分为二形成灌口,外江排洪内江用于平原灌溉,这样一来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又解决了枯水时节无水灌溉的难题。

晋元帝阅后令王家和负责此事,工部以及豫州知府配合其行,王家和以雇佣的方式发动豫州百姓的力量,花费了三年的时间,这个浩大的工程才得以结束,等回到汴京后晋元帝擢升他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正值会试科考,千名学子联名上书,扬言科考舞弊,晋元帝命人彻查后发现凡是多处出现“呸得休”三个字的考卷均被录取,这显然是有不妥之处,晋元帝立即取消那些作弊的士子的科考资格,将主考官以及相关陪同人员包括读卷官全部羁押,擢王家和为内阁大学士,任命其为主考官,重新举行会试。

晋元二十八年,朝堂之上不少大臣上书立太子一事,其中诚王高孝瑜排行为长,又曾被晋元帝亲口称赞,所以有一半大臣都推举高孝瑜为太子,而高孝琏虽然甚得不少宗室的好感,但他的亲娘身份低下,尽管养在皇后名下却并非皇后之子,皇家讲究子凭母贵,贤王的出身成为高孝瑜攻讦他的借口。

就在诚王的呼声达顶峰之时,高孝琏呈上一本账册,里面记载着高孝瑜与朝中大臣往来的金钱明细,晋元帝大怒,斥责诚王“结党营私擅弄权术,包藏祸心罔顾君上”,褫夺诚王封号让其闭门思过,而在账册上的名单降职的降职,罢黜的罢黜,而这之中就有内阁大臣史辅城。

当晋元帝得知诚王竟然把手伸向内阁之中,并且朝堂之上有一半人都与其有联系时,他甚至起了杀子的念头,然而为了名声着想他最终决定让其闭门思过,至于思多长时间还要他来发话,既然不能杀儿子,那么身为臣子却又想要从龙之功的史辅城就承受了晋元帝绝大多数的怒火,最终不仅丢掉了内阁辅臣的身份,全家还被发配边疆,三代不得科举。

此时王家和上书《吏治考核法》,主张“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考核法一旦执行就避免了官员之间勾结包庇,大大减少此次这种皇子和官员勾搭成片的机会,晋元帝立即批准并让内阁与六部当即开始执行,不久,擢王家和为内阁次辅。

这一年是晋元二十八年,从晋元十八年到今天,王家和历时十年终入内阁。

118.第118章

晋元三十年,晋元帝在上朝之时突然晕倒在朝堂上,引起众宗室大臣一片恐慌,自两年前立太子的纷争使得诚王被禁,文武百官便暂歇了让晋元帝立太子之事,如今眼见晋元帝晕倒在朝堂之上,他们又一次旧事重提。

这个年代人们平均寿命大约在五十岁左右,晋元帝已经有五十二岁了,这样算来他也算是比较长寿的一位皇帝了。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表面上皇帝坐拥天下,众生生死全在他的一念之间,实际上他们因为忙于后宫和朝政,加上心理压力过大,晚睡早起,饮食偏向油腻,使得他们的健康状况向来不好,虽然宫中有天底下最优秀的御医,但所谓治得了病救不了命,一次次的生病吃药使得他们的身体就像一个筛子,到处都是漏洞,一旦抵抗不住就是一次全面大爆发,所以一般来说皇帝的平均寿命低于均龄。

另一方面皇帝多会有一些精神方面的问题,比如人格分裂心理变态,表现就是荒淫残虐,喜好杀人,一天不见流血就会闷闷不乐,也有患躁郁症,表现为喜怒无常,数日不睡忧闷不安,自言自语,总觉得有人要行刺。

所以历代皇帝中事业成功者少之又少,基本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的“圣君”更是凤毛麟角,而庸主、昏君、暴君则比比皆是。

晋元帝精神状况还算不错,最多只是轻微的狂躁症和被害妄想症,但他作为手握大权的皇帝,眼看着自己的身体越渐衰老,而他的儿子却正值壮年,他心中的压力与不甘越发加重。

文武百官可不知道晋元帝苦逼的心理状态,他们只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既然圣上身体欠佳还是早日立太子为好,潜台词就是,赶快选定继承人,不然您老哪天嗝屁了,这朝中可就乱了,晋元帝看着那高高堆起的请封太子的奏章,好险没呕出一口血出来,但生病之人本就应该静养不能轻易生气发怒,因此晋元帝的病情又一次加重了。

这样一来朝中人心浮动,有不少大臣私下里打着各自的小算盘,夜里去贤王府潜访的人络绎不绝,也有去端王府拜访的大臣,但他们纷纷吃了闭门羹,高孝琰吩咐下人关闭府门闭门谢客,他本人直接跑去晋元帝那里侍疾去了,每天寻医问药衣不解带的照顾晋元帝,更是亲自为晋元帝试药,真真是一个感天动地的孝子。

晋元帝过了九天才醒来,睁开眼睛第一眼就见四皇子高孝琰胡子拉碴形容憔悴的靠坐在床边,晋元帝一动,守在一旁的高孝琰迷迷糊糊的睁了眼,见床上的人已经醒了立马露出欣喜的目光,“父皇,您终于醒了!我这就叫太医前来为您诊脉!”

也不待晋元帝说话就跑了出去,等太医诊完脉后得出“已无大碍静养即可”的定论,高孝琰这才放下担忧,心中紧绷的弦一松,这些天缺觉少眠劳心费神的后遗症就出来了,他只觉得头疼不已眼前阵阵发黑,一旁的刘进忠见此赶忙扶住了高孝琰,太医为他诊完脉后只道“忧思甚重,劳累过度”,晋元帝听了这话心里微微一动。

等将人全部打发出去后,空无一人的房间里出现一个身穿紫衣的暗卫,只听他语气平稳毫无感情的说道,“贤王殿下每天都在殿外问安,吏部、兵部和礼部尚书均在夜里造访过贤王府,贤王殿下和他们秉烛夜谈直至丑时方才结束,端王殿下每天都在这里候着,亲自照顾圣上龙体,户部尚书曾夜里造访端王府,端王殿下闭门谢客没有见他。”

晋元帝眼中古井无波,丝毫看不出他内心的想法,“自朕昏睡后朝政要事如何处理?”

暗卫回道,“朝政要事均由内阁商议而行,但皇后娘娘三天前下懿旨由贤王和端王暂时总领内阁,端王殿下一心侍奉在圣上身前,无暇顾及政事,所以全由贤王殿下一人处理政事,贤王殿下温和有礼处事老练,得到朝中不少大臣的赞扬!”

“好一个为朕分忧的好儿子!真不愧是贤王!”晋元帝语气平静温和没有丝毫冷意,但却让底下跪着的暗卫感觉后背发寒。

晋元帝倍感威胁,他还没死呢!六部竟然有一半倒向贤王,他倒不知道自己这个向来孝顺有礼的三儿子竟有这么大的能耐!都能代替他这个皇帝总理朝政了,看来是觉得自己已经老得动不了他了,没了诚王这个威胁,这个三儿子越发的得意忘形,终于露出他本来的面目了,可见往日里的恭顺都是假的,若是自己再不使些手段,估计没几天自己就要成太上皇了!

第二天晋元帝上朝后,文武百官竟有大半奏请皇帝立贤王为太子,晋元帝当众斥责贤王“□□成性,结党营私,生母地位卑贱,不配为太子!”剥夺其贤王封号,改为“静郡王”,另重新启用高孝瑜,封其为“诚郡王”。

另外吏部、兵部和礼部的尚书居心不良,有犯上作乱之心,责令摘其顶戴花翎,全族发配边疆,后辈永世不得入仕。

晋元帝这番杀鸡敬猴使得朝上再无一人提及立太子一事,但晋元帝深知此刻不立太子,若是以后他再有不适,难免会有人又生出不该有的心思,既然如此他就如了他们的愿,“端王高孝琰至诚至孝,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册立其为皇太子,总领六部便宜行事!”

深夜,王家和掀开卧房的床板,叮嘱李修容好好休息后便走进了密道之中,到了密室见高孝琰正在把玩着酒杯,王家和俯身道,“恭喜太子殿下得偿所愿!”

高孝琰放下酒杯,看向王家和的眼中带着一丝亲切孺慕,“老师不必多礼,若不是老师的指导,我又如何能够得到父皇的亲睐呢!更何况现在就说得偿所愿,还为之过早!毕竟我那好父皇担心我这个傀儡不够听话,让二哥和三哥一起成为我的挚肘!”

王家和明白高孝琰心有不甘,但为今之计除了忍别无他法,“殿下已经忍了这么长时间又何必急于一时?只要今后还像以前一样当一个孝顺听话的儿子,想来圣上也不会打压殿下,诚郡王和静郡王不足为虑,圣上是不会再让他们扩大势力,毕竟他们曾经都觊觎皇位联合大臣逼迫过圣上,圣上是不会让他们有第二次机会的。”

高孝琰目露讽刺,“我这个孝顺听话的好儿子应该最是符合他的心意吧!前几天每天都呆在他的身边侍疾,差点连我自己都相信我是一个担忧君父至善至孝的好儿子了!”

“殿下做的不是很好吗?只要您全心依赖于圣上并且当一个孝顺的儿子,想来即使诚郡王和静郡王想要为难于您,恐怕圣上就是第一个不会同意的人,今后您首先是圣上的好儿子,然后才是大周朝的皇太子,这一点还请您务必放于心上!”

高孝琰笑道,“老师放心!您的话我哪一次没有照做?我想大周百官之中最了解父皇的应该是您吧!不然为何每次您都能指引我成为父皇心中最满意的儿子?为何每次您都能急父皇所急,恰到好处的为父皇解决难题?想来无论是谁,有一个如此顺心的臣子,都会将其视为肱骨之臣吧!不过有这样一个比自己还了解自己的人,感觉太过可怕!难道老师就不担心以后父皇视你为威胁,将你打入大牢吗?”

高孝琰不待王家和说话便起身准备回去,“两年前你说诚王不足为虑,第二天贤王便呈上账册使得父皇震怒将诚王幽禁,老师的心智权谋学生十分佩服!”话音刚落人已推开密室的门走了出去。

王家和看着高孝琰离去的方向久久不言,眼前仿佛又出现了那些无辜死去的船员,那本账册承载了十几个无辜人的性命,当然要让它发挥最大的价值,不过如今看来是时候为自己准备一条退路了,若以后高孝琰觉得他这个老师太能看透人心将他视为威胁,越渐被权谋磨砺的他难免不会狠下心肠除掉自己,不如就趁他的内心还有柔软之处的时候尽早计划此事,省得以后不慎连累他人。

当初他得知定国公府表面深受器重实际已是盛极而衰之势的时候,曾私下里和李固言说过话,至今他还记得李固言所忧所思,定国公府向来忠于君主,这片先辈打下来的江山需要一个君主,晋元帝虽然生性多疑,但至少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算得上是太平盛世,一旦晋元帝有什么不妥,底下的皇子必会争斗不休,若是朝堂动荡外族必会乘虚而入,只怕到时候这片安定祥和的土地就会遭受战火之苦。

王家和难以理解这种国家大义的想法,他一向都是自私的人,先是小我,然后才是国家,为了国家大义牺牲自我这么高尚的事他是做不来的,既然国不可无君,那么就换一个君主,既然皇子内斗,那么就把那些皇子内斗的资本销毁,只要新的君主非昏庸无道之人,想来大周百姓照样能够安居乐业,安享太平盛世。

这个他亲手教导出来的孩子已经逐渐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也是时候让晋元帝功成身退了,以晋元帝如今的境况,想来应该对炼丹长生之术非常感兴趣吧!正好诚郡王刚被起复,应该比较急于重获圣宠,自己就好心的帮他一把吧!

119.第11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