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重逢(2 / 2)

永历四年 张维卿 2357 字 1个月前

卡尔*冯*哈布斯堡行走在南京的大街小巷,畅想着未来能够亲眼旁观江浙明军北伐的盛况的同时,陈文在第二天便启程出发,护送王翊的女儿到宁波完婚。

送亲的工作,一般都是娘家的男性来完成的,奈何王翊殉国,他还在世的亲戚也都是些远房的亲属,反倒是王翊的女儿这些年一直与王江的母亲住在一起,与大兰山出来的陈文他们关系更为密切。

随着官制的改革,陈文的工作量也减少了许多,此番王江、孙钰他们还要继续为今年下半年的北伐做着准备工作,也要彻底理清楚各部门的职权,实在没有机会参加婚礼,陈文便自告奋勇,同时也是以亲王的身份为王翊的女儿日后在黄家的地位撑上一回腰。

送亲队伍启程,自南京出发,奔着杭州而去,再经杭州渡过钱塘江,直抵黄家在余姚的老家。

一路上,由于时间比较紧张,车驾的速度不慢,但是马车行在官道上,难免磕磕绊绊的,使得一向端庄自持的新娘子也很不舒服。

“可惜了,南京环城轨道现在还没有计划呢,京杭轨道就更别提了。”

陈文摇了摇头,也只得是吩咐王家的下人妥善照料,其他的他也是没什么办法。所幸一路上都有事先准备,倒也是安全、省事。不过行在路上,陈文却也冒出了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担忧,唯恐会适得其反。奈何如今已经上了路,反倒是不便改换行程。

马车一路前行,半个月后,送亲的队伍抵达余姚。王翊的女儿住进了王翊的旧宅,那里早已被余姚县衙妥善修整。而陈文则改住了驿站,一方面是避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的与宁绍的熟识以及前来参加黄宗羲儿子婚礼的士绅交流。

数日之后,婚期总算是到了正日子,黄家接亲,王翊的女儿才算是进了黄家的门。不过此前作为“娘家人”来送亲的陈文由于亲王的身份,也被黄宗羲请到了黄家观礼,同时也是作为这场婚姻的见证。

“齐王殿下为报王忠烈公的知遇之恩,亲自护送忠烈公的遗女到余姚完婚,这份知恩图报,实在是天下楷模啊。”

“谁说不是呢,当年杀害忠烈公的那个叛徒也是齐王殿下从万军从中生擒回来的。忠烈公的遗女也是女中豪杰,手刃杀父仇人,颇有古之遗风啊。”

“是啊,那一日在下也是有幸观礼,忠烈公的遗女确有乃父之风,不让须眉。就是日后这黄家的家宅里面,嘿嘿,只怕是少不了毋鸡司晨了。”

“噤声,人家家宅里的事情,你说这个干嘛。”

行了礼,拜了天地,一对新人入了洞房。外间的酒宴正酣,陈文身份尊贵,坐在黄家的主席之上,与这几年都没有再见的黄宗羲正是比邻而坐。

“得蒙齐王殿下亲自送亲,实乃我黄家的荣幸。便是完勋在九泉之下有知,想来也是能够含笑的了。”

“若非是故王经略,我陈文只怕是早在永历四年就已经死在了四明山上,便是不提此事,梨洲先生当年也曾多番冒死赶往金华报之浙江虏师虚实,这一遭,也是应有之义,无需挂怀。”

提及当年,二人不胜唏嘘。说起来,陈文与黄宗羲之间的关系很是复杂,当年在大兰山上,王翊的那一封书信让冯京第和黄宗羲认定了陈文是心向阉党的,后者还好,起码还涉及不到,前者则是费劲了心力,结果得来了一场惨败,就连黄宗羲也是万万没想到。

后来随着陈文收复金华,鲁监国朝廷却是被清军赶出了浙江,黄宗羲便开始了奔波于南京、宁波以及金华这三点之间,将他得到一切情报都尽可能的送到陈文军前。

那时候称得上是陈文与黄宗羲之间关系最为融洽的时候,黄宗羲甚至还替陈文向周家求亲,但是随着陈文对士绅态度的明朗化,陈、黄二人的关系急转直下,很快就降到了冰点,由此才有了黄宗羲复起大兰山的事情。

奈何,复起大兰山惨遭清军突袭,险些连命都丧在了大兰山上,最后还是陈文亲自领兵救援,他们才能幸免于难。可是到了那个时候,双方的关系也不再是像从前那般对等,黄宗羲等人面对大败满洲八旗的陈文其心理上是处于严重的劣势的,便是转为合作态度其实也多是迫不得已。

正是因为如此,黄宗羲这几年也是尽可能的不去见陈文,干脆在宁波著书讲学,但是家中经营的茶庄和工坊,也或多或少的与陈文有着关联,此番见了陈文也是颇有些尴尬。

“前些日子,拜读梨洲先生关于田赋改革的积累莫返之害的文章,余以为很有道理。”

“辅仁过誉了。”

陈文与黄宗羲相谈甚欢,甚至重新恢复了以表字相称的旧观,在座的众人互相对视了一眼,万泰也抓住了一个空子向黄宗羲使了一个颜色。然而,后者接到了暗示,却并没有立刻做出反应,反倒是沉思了片刻,才出口向陈文问道:“辅仁,吾有一事,敢请辅仁据实相告。”

“梨洲先生但请直言。”

见陈文如此坦然,黄宗羲咬了咬牙,便开口问道:“这些日子吾与江浙士绅多有往还,其中多有士绅希望吾能代为询问辅仁,这个科举,什么时候能够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