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节(2 / 2)

七零年代小媳妇 扇叶 2397 字 1个月前

不少学员看他的目光不太对劲,他也没有放在心上,就连场外忽然来了一些女学员围观,他也没察觉。

或许是察觉了,只是将之当作不需要关注的事物给忽略掉了。

手握住枪后,所有无关的事物都被排除掉了,眼里只有远处的靶子,耳朵里只听得见风的声音,大脑里飞速地计算着,调整枪口的角度,毫不迟疑地扣动扳机——

嘭嘭嘭——

不过十秒,十声过后,雷军停止射击,起身静待报数。

而其他的学员不过才打出两三枪,那些有心跟雷军比试的学员,瞅见他起身的动作不由得发急,而这心态一乱,接下来的枪声也就乱了,发挥一次不如一次。

当然也有乱了一瞬又重新绷住心态的,射完十发后起身后转头看向雷军,眼底透出不屑。

那么短的时间连续射击,他就不信雷军真能十发都射中环心,怕是知道了军花在外面观看有意卖弄而已。

只要雷军有一枪未中十环,他就赢了,因为他保证自己刚刚射击时没有一点失误。

雷军察觉到对方的目光,侧头发现对方与他只相隔一人,是班中颇为活跃的一名学员,大约是姓宋。回想了一下自己以往跟他没有交集,雷军便平淡的收回视线。

但他这番若无其事的模样,落在那宋学员眼中就是挑衅了,宋学员面上露出恼怒,正要开口,右侧的学员唰地起身,阻挡在两人之间。

恰这时,所有学员射击结束,记分员们跑步到对面,查看靶上环数。

场外后方等得无聊的女学员们终于提起了情绪,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

“这一届谁会是枪王?”

“据说宋明宋师弟在xx军区时就有枪王之称,这次肯定是宋师弟获胜。”

“但倪姐更看好那叫雷军的。”一女学员偏头问倪霞,“倪姐你觉得这次雷军能胜出吗?”

倪霞在军校有背景,提前获知了这届学员的资料,所以对雷军生出了一丝兴趣,所以才会在中午去找他,谁想却被拒了。

便是她脾气再好,也难免心里不痛快,听闻他们下午有射击训练,便带着人过来观看,她想看看雷军是不是真的有资料上写的那般优秀。

不过,在看到雷军匆忙射击后,她的眼里都露出失望的神色,所以在同伴出声问她后,她淡声说道:“射击要稳,雷师弟这次……”

“雷军,十发都中环心,得分一百!”

场上记分员忽然提声报分,将倪霞未说完的话全堵在嗓子眼里。

边上女学员兴奋地抓住她的胳膊崇拜地嚷道:“倪姐,你眼光真好,真是雷军胜了!”

倪霞:“……”

第324章拭目以待

最快的速度,最精准的枪法,最完美的分数,这一轮自然雷军获胜。

与雷军隔了一人的宋明,听到记分员报出自己分数也是一百时没有半分高兴,反倒将攥紧了拳头。

等到所有学员的分数报完,指导员特别表扬雷军与他之时,宋明忽然举手打断:“指导员,我建议一会进行移动靶射击,而后再做综合计分。”

说这话时,宋明目光往雷军的方向扫了一眼。

雷军仿若未觉,保持站姿纹丝不动。

四十来岁的指导员,也是从年轻时候过来的,讲话被打断他也没生气,反倒赞赏地点了点头:“年轻人有好胜心是好事。我同意你进行移动靶射击比试的建议,不过固定靶的分数已经记录完毕,这移动靶也单独计分。”顿了顿,他向宋明征询,“宋明学员你觉得如何?”

宋明便是再狂妄,在指导员这番话下也只得同意,只是神色绷紧着,眼底透出一丝不甘。

但很快又振奋起来,移动靶比固定靶难度高很多,他自信在移动靶射击上没人能胜过他,雷军也不行,只要他一会在移动靶上胜了雷军,在众人的心里他就是胜出者,是当之无愧的枪王!

“倪姐,他们这是要进行移动靶比试?”

看到场地上的变化,看到有小战士举着靶牌跳入壕沟中,后方观看的女学员们很是惊讶,倪霞身边的同伴抓住她的胳膊兴奋地问道:“倪姐,你觉得这次谁能胜出?”

“会不会还是倪姐你看好的雷军?”

倪霞微笑,张开口还未出声,已经有人开始反驳:“不可能,宋明在xx军区移动靶射击成绩是出了名的,没人超过他。”

“刚刚固定靶射击之前,你也说宋明能胜出,但他输了,所以啊,他之前得意不过是没有遇到对手而已。”

“谁说固定靶宋明输了?明明是一样的分数,他和雷军平分好不好!”

“分数一样,但倪姐看好的雷军明显射击速度要快很多,谁胜谁负不是显然易见的事吗?”

两方人之间的讨论越发充满火药味,本想置身事外的倪霞也被牵扯进来。

什么叫我看好的雷军?

倪霞脸上有些燥,两方人已经将问题重新摆在她面前。

“倪姐,你说他们两个谁能胜出?”

倪霞不想回答,但十来双眼睛盯着她,显然想从她口中得到答案,她只得斟酌着说道:“从刚刚的固定靶比试中可以看出宋明和雷军的枪法都很好,不过移动靶难度系数明显加强,谁胜谁负……我还真猜不出。”顿了顿她补充道,“毕竟我也是今天才与雷军师弟见过一面,对他并不熟悉。”

女学员们闻言很是失望,原来倪霞也无法预测啊。

不过有人从倪霞补充的那一句话里觉察到一些信息,促狭地问她:“你只说跟雷军师弟不熟悉,没说宋明……莫非你早就跟宋明熟悉?”

倪霞刚刚说话时也没多想,如今被人猜出来,也没作遮掩,大方地点头:“我们一个院里长大的,算是熟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