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2 / 2)

少爷跪下爱我 听九州 2621 字 1个月前

“我可思量着要抱重孙儿呢。”

第56章 分支二(15)

“大丈夫不立业何以成家?”少爷轻轻躬了躬身, 清俊的眉目很是诚恳,“恒之准备参与今年的春闱。若是能一举取中成为贡生,能当个一官半职也算了了母亲一桩心事。”

“你...可是有了举人头名?”老人轻叹一声, 从少爷的手中接过一碗茶水, 碧蓝色的碗口衬着那双手如同玉铸冰雕成的一般。

一双属于贵族少爷的手,修长柔软无茧。“若是考取了举人头名, 你也不必再去考了,我陆家奏请朝廷求封官职, 蒙荫及子孙还是很容易的。”

少爷摇了摇头, “父亲在世之时我当年考取了秀才功名, 至于举人则是...两年前山东大水之时纳粮捐官所致,并非是秋闱乡试而来。”

“捐官纳粮唉。”老人轻轻点了点头,手捧着茶碗饮了一口浓茶, 精神看上去恢复了不少。“原本你这捐官而来的举人功名本不能参与春闱,不过既然是在金陵捐的,到了京城却还有几分通融的余地。”老人话语顿了顿,“一会儿我让你族兄过来, 你们见见也算打个招呼。”

少爷点了点头,“族兄可是现在的陆家家主?”他抿着唇似乎有些腼腆的笑了笑,“恒之很少管家事, 此番要向族兄多讨教一些经验之道了。”

“讨教不必。”老人有些语义不详,脸色之中带了几分曾经的陆家家主的锋利锐气,一种属于上位者的威严足以让普通人噤若寒蝉。他满意的看着自己的孙子虽然有些惊讶但依然平静温和的眼神,“不错, 有我当年的感觉。”

“功名此等不过是一些摆弄愚人的圈套罢了。我陆家之人只需要学着为官之道。”老人仰头笑了一声,“你既然是我..亲孙,不必太过营营于书中的那些。但你若是考取贡生,继而殿试取中,于你仕途也大有帮助。”

“这样...我陆府..也算后继有人了。”

老人深深的看了少爷一眼,“恒之孙儿从今日起便住于阆苑之中,我会着人请一些贡生取中者与你讲讲。到今年三月京中春闱,你不必担心其他,专心考试即可。”

说着,老人站起身,步伐似乎比刚才要坚定许多,“你不必跟来,我一个人与你祖母谈谈..”说着背对着少爷挥了挥手,接着便消失在帷幕之后。

室内似乎又弥散起一种极为清淡温和的檀香,寥寥绕绕。

左右室的玉帝真君似乎也将玉石做成的瞳孔投射过来,用一种审视和怀疑的目光盯着自己,企图通过那光鲜亮丽的外表看透那内里。

“哼。”

少爷勾唇轻笑一声,一双湿润含着水汽的眸子微微眯着,仿佛那蒸腾的水汽便要化作泪水从眼角流出。淡樱色的唇微启,他探出湿漉漉的舌尖轻轻舔了下嘴角。

“父亲母亲,儿子要考春闱了。春闱...”他内心盘算着时间,嘲弄的笑笑,“三个月之后...

一切都将不同。”

“阿珏...呵呵。”

###

“这伤口..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留下的。”我眯着眼笑了笑,“表哥是不是管的有些多了?”

“真是无趣...”我转着圈儿看着魏睿严肃至极的脸,“切。真是无趣。”

“走了,我的好表哥。难不成...你想一个人呆在这破破烂烂的尼丘山上?”我掩口打了个哈切,眼睛却不由得眯了起来,“即使表哥想,表妹还觉得这样...不太好呢..”

“白珏,你曾经是...那个组织的人?呵,怪不得你能年纪轻轻便能走私私盐而从不被官府巡查。若没有能力极为巨大的靠山,你也不可能嚣张至此。”他的目光盯着我的手和虎口上的一个微不可见的伤疤,

“两年之前,你在何处?!”

两年之前...

山东发大水,而南北方各起了几场叛乱,最终被朝廷镇压。

也许不只是追溯到两年之前。

从我前一世开始,从我重生的那一刻起,也许就不再那么容易与简单。

“周府啊,我的好表哥。”我掩住眼中的一丝异样,笑着回答,“不在周府陪着我的好少爷,难不成还舍身陪着表哥你么?”

“你!”魏睿的脸上忽青忽白,“你可知道..这种事比走运私盐还要可怕!当年的私盐案你想重蹈你父母的折儿么?!”

“哦,是么。”我目光平静,嘲讽道。

“表哥什么都不懂,何必在这儿说什么风凉话。”我转身推开木屋的门儿,外头清凉的空气将全身洗了个透彻,让人不由的从心底打了个寒噤。

魏睿嗤笑一声,站在屋中目光逡巡着我的后背,仿佛要将那皮毛袄子烧出一个大洞来,“白珏,你会后悔的。”

“后悔?表哥你这样可就过了线了...”我的笑容一下子冷了下来,转过身,昂起头,冰冷的目光看着这个自己这个亲人,剥夺了仅剩的一点温情让眼底完完全全充斥着陌生,

“我白珏可从不是那种宽容大度的性子。魏大人若是踩了我的底线...那可是大罗神仙都救不了的。”

###

出了尼丘山,马车向北一路前行。我本想着能否接着魏家的身份地位做个掩饰,现在想想反而得不偿失。

被魏睿这种人盯上,他想将我鲜血淋漓的过去彻彻底底的扒光,暴露在阳光之下,那么这将成为最后一把锋利的刀割断我们之前那么点儿血液凝聚的牵连。

亲人...

我的亲人早就在那场灭顶之灾中死了个干干净净。

......

半个月之后。

京城。

从京城三十里开外便见到有无数的商队马车穿梭云集。从南方向北的船队大多在京城外的泊港中卸货,用二十文三十文的低廉价格招呼着岸上背货的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