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私心之外是深深算计(2 / 2)

草清 草上匪 1725 字 1个月前

华夏太大,事情总是复杂的,产盐成本低,利润高,而且是生活必需品,是刚需,这是盐政被历代王朝把持的原因。但为何类似两淮盐商这种群体,没在汉唐宋明出现,反而在满清出现了呢?

之前就说过了嘛,明朝万历后才有盐业垄断,清时把这一套权力与资本勾结的东西发扬到了极致而已。

这事也不能光从最终消费者身上看,产业是一条经济链,盘子有多大,不能光看最终消费者,中间环节有时候比最终消费者更重要,比如房地产……利润高,是刚需,有千百年来的管制传统,同时之前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垄断经营经验,有一套清晰可见的权力规则,自然就成为资本追逐的亮点。在儒法勾结到极致的满清,盐业就是热点行业,经久不衰。资本不断卷入,分工也越见细致。每分一层,就扩展出一分空间,多出道承载风险的堤坝。

因此这盐业就是一个权力和资本全员参与的游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类似“买月球领地”的产业。当然,这个产业有最终的出口,否则没办法持续运转二百多年。一般老百姓要承载一部分,参与游戏的商人们要承载一部分,官府乃至满清朝廷也要承载一部分。

总结而言,盐政的重点不止在盐本身上,而是这套权力资本勾结的体系足够稳定,能源源不断吸取到足够多的资本来维持运转。后来的鸦片产业跟盐政一脉相承,在满清,实业为何难振,就因为资本追逐的是这一类跟权力紧紧相附的热点。

这样的盐政本质,自然不容于李肆对英华新朝工商底策的设计。他还指望着商人们把银子都投到工厂上去,指望资本去创造货真价实的财富,去创造新兴技术,去推动社会发展。而盐政的投资方向,却是权力本身,在这个游戏里,资本对技术没兴趣。

盐政就是满清经济体系的标杆产业,是资本和权力结合最紧密的东西,所以李肆想以盐政为突破口,将资本导引到实业上去。

若是在两淮,他要革除这套把戏,阻力比打败清兵大十倍都不止,而在广东,阻力却要小很多。广东产盐,广东水陆运输也很发达,即便盐政改革之初,英华政斧在管控上不够得力,也不会造成太大风波。而盐商在广东的势力也很一般,是个软柿子。

却不曾想,李肆和粤商总会有根本分歧,这个软柿子一捏,引得其他行业的商人都站出来表态,他们都怕自己是下一个。

安金枝也怕,而且还不止一处怕。原本他还想着借自己跟李肆的关系,让英华施行玻璃专卖,这样他和李肆合资的粤璃堂就能独霸广东。此外李肆之前整治洋行,将所有行商绑在了南洋公司这一驾马车上,他和所有行商都怕李肆把革除盐政专营这一招也用在南洋公司身上。

李肆这两个月来,画大饼,许诺,转移视线等等招数都用了,不仅想说服安金枝,让他劝抚盐商,也直接跟盐商沟通,就希望尽量能以软手段解决这个问题。但一来安金枝、盐商和李肆的思路有根本分歧,一时难以弥合这距离,二来李肆拿出的方案,对他们触动又太大,所以沟通一直没有什么成效。

李肆对粤商总会在英华新朝身上的期许很是恼怒,同时也自承对商人本姓了解得还是不足。他一直在压制以暴力手段强行解决问题的冲动,觉得双方毕竟还可以沟通。若是直接以暴力手段推行,他一手扶持起来的粤商总会,估计就要散架,筹款麻烦还是小事,推动工商发展这个期望,就得多上一层阻碍,甚至有可能从白地做起,也给自己施政留下一个不好的前例。

“堡垒从来都是从内部攻破的,那帮盐商,难道真是铁板一块吗?”

整理好了新的方案,吩咐手下送给中书厅工商署提意见,李肆一边活动身体,一边期望着这份新的方案,能引得盐商自己内部产生变化。

“就希望能快一点吧,康熙老儿留给我的时间,该是不多了,不知道那个麻子,是不是也跟我一样内外交困,焦虑不止。”

然后他看向北方,幸灾乐祸地想着,自己终究不是孤家寡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