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节(2 / 2)

农门青云路 梅无阙 2232 字 2个月前

家里人得冬青和瑾瑜亲口确认,一时热泪盈眶,李老汉话音都透着微微的颤抖。

“二……瑾瑜啊!你这下成了举人老爷光宗耀祖,实在……实在是感谢老天爷!”

说着就跪在院中,对着青天拜了三拜。

王氏一手抹着泪,也跟着李老汉拜起了老天爷。

“???”瑾瑜满头问号,他拼死拼活的读书考上举人,为什么他爹娘一言不合就要拜老天爷?

翠枝和大狗忙着扶李老汉夫妇起来,口中说道:“老天有眼,祖宗保佑,咱们家也是出了举人老爷的家门了!”

瑾瑜无奈,既然他们喜欢感谢老天感谢祖宗,只得随他们去了。

“瑾瑜,你们赶路也该累了,快些洗洗睡吧,明日再做计较,要是没问题,咱们就回清水沟大摆宴席,庆祝它个三天三夜!”

大狗眉飞色舞,没想到自己一语成谶,这一年他就能风光两回!

李老汉附和道:“对对对,回去让你陈叔再敲它一次锣。”

说着,又想起点什么,“那你陈叔他家君然,中了没?”

冬青道:“中了,陈君然中了举人,李言卿也中了,咱们明山镇,今年出三个举人!而且,李林虽然说的不错,瑾郎确实中了举人,但不够准确,瑾郎是今年廊州的亚元!”

“啥?!”李林率先嚷嚷开了,“全兄你也太牛了!亚元呐!你为何不加把劲儿拿个解元?”

瑾瑜斜了李林一眼,“你以为解元这么好拿?我的行文是硬伤,一时半会儿的赶不上。”

李林挠着脑袋,疑惑道:“硬伤?”

瑾瑜一哽,他越来越放飞自我了,忘了这些古人听不懂现代网络用语,“……怎么说呢?硬伤的意思就是很难弥补的缺憾。”

“哦!”李林一脸了然,寻思着硬伤一词很不错。

而旁的四人还在状况外,他们不是很了解何为亚元何为解元,只是看李林的神色,亚元解元应该很了不得。

冬青耐心跟几人说了何为解元,何又为亚元,院子里又是一阵苍天有眼祖宗保佑之声。

王氏催促道:“那快些歇息,改日约上陈君然一起回乡,你们二人的宴席可以一道摆了。”

“成,那我们都睡吧,什么事明日再说。”

翠枝当下给小圆拿了被褥,各自安歇。

翌日,李林先把账本和冬青瑾瑜二人分到的一千一百两银子拿给冬青。

“既然你回来了,这账本还是交还给你,八月你们的分利都在这。”

“外县两千又七十两,县内七百二十两,我的一成抽走二百七十二,县外李言卿抽走五成九百三十一两五钱,县内剩下六百四十八两,加上县外拢共一千五百七十九两五钱,大哥大嫂分三成四百七十三两八钱又五十文,你和全兄应得一千一百零五两六钱又五十文,账面上记得很细,你看看有没有问题。”

冬青没有看账本,笑道:“我信得过你。”

说着从钱箱子里拿了二十两银给李林,“这是这个月你当账房先生的月钱,不许拒绝,你之前分到的钱是你点画应得的,这个另算。”

李林踌躇一瞬就接在了手里,“那行,日后你要是有事,这活儿我还给你干,有钱拿嘿嘿嘿。”

冬青偷偷笑了笑,她喜欢李林耿直的做派。

她们这个生意最大的好处,就是她们只负责制造和运送,出售由各处的商铺来做,她们赚着商人赚的钱,却不会入商籍上商人上才的税。

农民每人每年只上一两银的税,而商铺因为赚钱比农籍多很多,看生意大小而定,税银成倍增加。

有的大商,每年的税银都要交上千两。

冬青让瑾瑜将李林交给她的银子搬到屋里,一百多斤对瑾瑜来说,不算太沉,但看上去十分壮观。

搬到房间里,瑾瑜打开箱盖,看着这一大箱子银子,感觉像在做梦。

“我们一共有多少钱了?”

冬青看瑾瑜少有的呆愣,掩嘴偷笑,怪不得说有钱能使鬼推磨,钱着实是个好东西。

干脆把之前存下的银子搬出来称一称数一数。

之前他们刚进城时,手里拿着四十两银子,负债六十两,而后第一月分利分得一百二十九两,还了李言卿的六十两,还剩一百零九两。

第二月与李言卿合作,招揽工人复制,向周边县城推广,分得五百五十五两,加上上月剩下的就是六百六十四两银。

零头日常开销用了,她们在湘廊时,挣得二百七十五两,花一百二十为小圆赎身,加上湘廊食宿开销,最后剩下一百两。

八月份她们的分利是一千一百零五,递二十两给李林做报酬,还剩一千零八十五两。

全部加起来,她们一共有一千七百八十五两的存银。

瑾瑜背着手,围着装钱的箱子转了一圈,“这下咱们算有钱人了吧?手里这些钱,农民辛苦几辈子才赚得回来。”

冬青蹲在箱子前,仰头看着瑾瑜,“比起清水沟的人,我们算很有钱很有钱,但比起城里的士绅富商,我们只算小有钱,再与湘廊的富商比起来,我们什么都不算。”

瑾瑜无奈摇头,蹲下身与冬青一起,“唉……道理我都懂,但我这辈子第一次见这么多钱。”

冬青皱眉,“那你说,这么多钱放在家里放心吗?我们明日都要回清水沟。”

瑾瑜不由得叹气,“那怎么办?只能存进钱庄去了,大笔存一两银子他要收三十文钱,这么多钱存下来,就要被他收去好几十两!”

冬青安抚道:“别气,有舍才有得,我们去官府的钱庄存,存进去比较安心,咱们只用拿着银票,容易藏也容易带,总比放在家里,若遇到毛贼抢匪,把我们一锅端了的好。”